到底怎樣算是會唱歌?這實在是個大哉問!是能飆上高音嗎?很會抖音嗎?或者是像R&B歌手一樣有一堆令人目不暇給的轉音,就算是會唱歌呢?
又為什麼好像朋友都覺得我唱得不錯,但感覺離線上歌手還是有一段距離,那個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一直以來,大家都只是很主觀的從自身的感覺去評論:他的聲音很好聽,我很喜歡他的情感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那有沒有比較客觀一點的標準可以去評價一個人會不會唱歌呢?
在這邊提出一點建議給大家參考,其實去評斷一個人會不會唱歌,可以用三個面向來衡量:
一、發聲習慣
在一個良好的發聲之下,可以保證三點:良好的音色 與 寬闊的音域 與 持久的續航力,
所以一旦你有一個良好的發聲習慣之後,那些唱的高不成低不就,音色虛弱或者還沒唱完就沒氣了,或者唱到後繼無力這些問題將不再會是問題。
二、音樂性
有了一個好的發聲之後,就算是會唱歌了嗎?其實還不算,你充其量只能算可以叫得很高很宏亮而已,還需要有音樂性在裡面,你的聲音才能成為歌聲。
最基本的音樂性,就是音準與節奏,(假掰一點來說,就是pitch與groove。)
這兩者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都可以藉由訓練更加熟稔進而達到更高的水平。(但如果有音準問題的成年人,就會比較累一些,需要約半年的時間讓自己的音感變好)
進階的音樂性,包括轉音,修飾音,和聲以及最後的大Boss:即興
這些能力需要對樂理有更多一些的了解或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和音樂處在一起,再不然就是具備較高的模仿能力以及創意,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造屬於自己的樂句。
而這與一個人喜歡的音樂風格或音樂上的見聞息息相關,所以,多聽多分析多揣摩,就能逐步累積音樂性了!
三、詮釋與聲音處理細節
當你擁有前兩點能力之後,你唱歌基本上已經是動聽的了,但是還差最後一點點東西,就是你對這首歌情緒的掌握與詮釋方法,進而從中產生你處理聲音的細節,
每個人講話的習慣都不一樣,但是有些情緒導引的聲音使用方式會基本一致,例如生氣或激動時會大吼大叫,難過或委屈時會比較消沉哽咽,
此類口氣運用在唱歌中,就會使人受到情緒的感染。此類變化可以歸納,諸如:抖音顫音,哭腔或者vocal fry等開頭與尾音的處理,漸強與漸弱等聲音張力的鋪陳,或嘶吼等等屬於聲音的質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初音這個虛擬歌手呢?他是用電腦合成的音源來唱歌的,所以論音準或節拍,他都要比真實的歌手強,
但為何他還是不能完全取代真實的歌手呢?我自己認為就是因為電腦尚且無法做出類似的聲音細節,所以整體聽起來還是稍嫌沒感情了點,
如果有朝一日科技發達到這地步,歌手們就危險啦~!
一位好的歌手,會是在這三個客觀條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水準的。通常在歌唱比賽會得名的,會是第三點比重最多的人,第二點次之,第一點稍少。
但真正能走長走遠的大歌手,第一點的能力絕對不可或缺!因為發聲習慣越好,你聲音的彈性就越好,而這會使你在處理音樂性與詮釋時,更加得心應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吧!
李佳薇就是很典型的發聲習慣非常好的歌手,所以能收能放,音域寬廣,聲音也非常的有張力,所以即便她沒對原曲做太多的改編,光是聲音質地本身就能讓聽眾一飽耳福
現在非常火紅的老蕭,發聲習慣很不錯;駐唱出身的他,音樂性當然也不惶多讓,
但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是,在一些時候,他可以像Mr. Big或Bon Jovi那樣,唱出略帶嘶吼,富有狂野氣息的音色,這就是聲音的質變帶來的聽覺饗宴。
擅長唱R&B的方大同,聲音的張力與音域的寬廣不如前兩位那般誇張,但也是有一定的程度(這在在證明了,不管你想唱哪一類的風格,一個水準以上的發聲是絕對必備的!)
但是他最厲害的就是那綿密的轉音,這就是所謂在音樂性上下的功夫了!
以上僅針對幾位歌手,做個很粗淺的分析,作為拋磚引玉之用,
希望這三個大方向,可以提供大家不論是在衡量一位歌手或者參加比賽前惦惦自己斤兩的時候,能夠有自己心中的一把尺
大家也可以用這些指標,來看看自己喜歡的歌手是在哪方面比較厲害喔~